5月19日23時,平羅縣公安局沙湖派出所燈火通明。遼寧籍司機老李攥著手機,看著屏幕上6800元的到賬提示,轉過身對調解員深深鞠了一躬,聲音哽咽:“這錢是孩子的學費!”在他身后,30名來自天南地北的貨車司機眼眶濕潤,用各地方言連聲道謝。這場歷時17個小時的調解,終于在司法力量與警徽的守護下,迎來圓滿結局。
時間回溯到4月底。73輛半掛車從新疆昌吉市出發(fā),滿載煤炭運抵石嘴山市。按合同約定,運輸結束后,某公司需支付73萬元運費。然而,運輸結束后,司機們等來的不是運費,而是一次次冰冷的“對方已關機”提示。山西籍“90后”司機小張攥著厚厚一疊油費單據(jù):“我們車隊不少兄弟連最后500元加油錢都是借的!”
5月18日,30名司機代表帶著40輛車的運輸單據(jù),從3個省份星夜兼程趕到寧夏。在多次討薪無果后,情緒激動的司機們將公司負責人圍堵在煤廠。
5月19日6時,平羅縣司法局姚伏司法所所長吳佳接到沙湖派出所聯(lián)動請求?!艾F(xiàn)場氣氛緊張,有人甚至揚言要開走煤廠裝載機抵債?!?/p>
調解室內(nèi),矛盾一觸即發(fā)。司機們堅持要求“全額現(xiàn)結”;公司老板卻滿臉無奈,攤開空賬本訴苦:“賬戶里只剩一點零頭,真要把企業(yè)逼上絕路嗎?”
面對僵局,司法所與派出所迅速啟動“背靠背”調解:法治教育攻堅組向老板詳細解讀了《保障農(nóng)民工工資支付條例》,嚴肅告知:“拖欠勞動報酬可入刑,現(xiàn)在籌資還能爭取主動。”同時,情理疏導組耐心幫司機分析利弊:“走法律程序至少需要半年,這段時間食宿開銷怎么辦?”
經(jīng)過8輪艱難協(xié)商,轉機終于出現(xiàn)。煤廠老板緊急聯(lián)系親友籌借到15萬元,司法所隨即提出“階梯方案”:按運費比例,每車先付6800元救急,余款在20日內(nèi)結清,并同步申請司法確認,賦予調解協(xié)議強制執(zhí)行力。
5月19日23時13分,隨著最后一筆轉賬提示音響起,調解室內(nèi)爆發(fā)出熱烈掌聲。河北籍司機老王第一時間撥通家人電話:“6800元已經(jīng)到賬,剩下的錢有司法確認,這下總算踏實了。”
吳佳揉著通紅的眼睛說:“每一筆運費,都可能是孩子的書本費、老人的醫(yī)藥費。我們既要守住法律底線,也要給企業(yè)留出生存空間?!贝舜问录校碛?4名司機雖然暫時未拿到運費,但都達成調解協(xié)議,并進行司法確認。據(jù)了解,今年以來,該所已通過“調解+司法確認”模式,成功化解30起欠薪糾紛,為勞動者追回款項超100萬元。(記者 馬忠)